摘要: 重播 ...
没错,这就是NFT,艺术+区块链催发的别样火花,并在今年突破了3亿美元的成交额,是2019年5.6倍之多,实在让人好奇,这惊人数值的背后代表的是什么?
NFT全称为Non-fungible Token,它的中文翻译有很多,例如:非同质化代币、不可替代代币、非同质化通证,由于代币这个概念比较狭窄,无法涵盖区块链诸多场景的应用,这里我们更倾向将它翻译为“非同质化通证”,因为通证的应用比较广泛,也更适用于当下的区块链的场景孵化。
要想理解NFT,就要从“可相互替换”这个概念说起,通常“可相互替换”指的是“能够替换另一个相同的物品,或被另一个相同的物品所替换”,也可以说是“同质化”,好比“货币”,这个典型的同质化资产就可以随意兑换与之等值的商品;又好比两张等值同级别的车票也是同质的,也是可以互换的,前提是持票双方意愿一致的情况下,倘若一方喜欢靠窗位置,恰好持有靠窗车票,而另一方持的是过道座位,这两张等值且同级别的显然因为个人因素,无法兑换成功,所以,“同质化”很多时候也带有主观色彩,也就是不定性因素会比较多,即便是实体物品都较难把控住,更别说虚拟的、精神层次上的商品。
与它相对的是“非同质化”,指的是去掉主观性的,不同的物品间不能相互替换的形式。而其中拥有相似属性的数字资产,就是传说中的“非同质化通证(NFT)”。
所以NFT有一个重要的特征,即“每一个NFT拥有独特且唯一的标识!”,好比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世界上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NF,每个NFT都是独一无二。就像两张身份证代表不同人、两张车票代表不同座位一样。而且NFT最小单位是1,且不可分割。也就是说只要打上了哈希值(NFT标识)的物品,不管是物理实体还是精神资产,都是唯一的,都是非同质化通证。
其实,自互联网出现后,我们就接触并拥有过不少数字资产,比如活动门票、会员积分、游戏内装备等等都是不可替代的数字资产,并且有交易、交换等功能。
但是,你真的拥有它们吗?你手上的这张活动门票可以和他人进行交换,变成对方的资产吗?你的会员积分同样能通过交换,转到别人的账户上?你游戏内的装备能跳出这个游戏带到另一款属于你个人账户的游戏吗?
结果是否定的,你手上真正拥有的不过是一串数字/代码,怎么能自由交换呢?真正的资产拥有者还在系统开发者上手中。
而上述遇到的困境,正是区块链的存在优势。区块链的搭建为数字资产提供了智能合约进行约束,犹如存证般,既能将资产所有权归还用户,也能使资产交易变得更加自由、可信和可靠,从根本上改变用户于系统开发商于资产所有权的关系。
基于区块链上的NFT,拥有区块链所有的特性,其所有权能过区块链进行记录和管理的,它可以锚定现实世界中商品的概念,使我们能够将任意有价值的事物通证化,并进行追溯,实现信息与价值的交汇。所以,数字艺术、收藏品、虚拟资产等等资产都是可以是NFT的应用场景。
正因如此,作为NFT的一个应用场景之一,“加密艺术”的出现在颠覆传统艺术界的生产交易模式的同时,为艺术家们打开了一种新的创作方式。
NFT领域目前的规模虽然还很小,但是随着世界数字化进程的加快,各大公链的不断成型与完善,未必不能成为超越DeFi的下一个风口,一起拭目以待吧。
声明:本内容仅代表我的个人观点,与平台和公号无关。